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个人简介:孙佳敏,法学院法学专业,中共党员。大学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校运河杯一等奖、校乒乓球赛季军等荣誉;第一作者发表A类CSSCI核心期刊一篇,参与《决策参考》获李强省长肯定性批示一次,主持及参与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省级教改课题一项,横向课题多项;先后担任浙江工业大学法律援助志愿者接待站副负责人、法学1302团支书、班长和楼层长等职。
都说世间一切都有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2013年,我遇见工大,2017年,遇见即将毕业的自己。时光荏苒,大学生涯已接近尾声。回首四年,工大的每一个春夏秋冬,都和我的每个小目标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前路漫漫,如今多了一份自信与踏实,大学四年教会了我从容与勇气,自会伴我更好前行;回首往事,更显淡然与平静,愿意以我所能,更好汲取与分享彼此的经历。
一、学习科研篇:天道酬勤,不忘初心
进入大学,有幸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就读,我也深知如果要真正实现心中所愿,扎实的法学功底必不可少。因此,虽然从进入大学起我便对所学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合格法律人必备法学素养养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了法学专业后,做自己喜爱的事,并把这喜爱的是尽可能的做好,引导着我不断前行。在学习法学专业,在反复衡量自己的学业能力和时间平衡后,我选择辅修财务管理,更好实现法律与经济融合的职业规划。一分热爱与一分坚持,让我有幸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校一等奖学金等荣誉。
但我深知,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如果今后要使自身为他人所信任,更好的从事法律职业工作,我更加需要不断钻研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与贴近实际的实践。因此,我选择加入科研团队,也有幸遇到了我的导师俞锋老师,成为LEGAL-FISH团队的一员。学术研究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比我所擅长的专业课课堂学习生涩艰难的多,为了找确切资料头疼过,合适的切入点迷茫过,贴切的表达方式彷徨过,为了课题申报、论文一晚晚的熬夜过。想过放弃、退出,但是俞老师每周持续的学术课堂,一直以来的鼓励与帮助,使我即使磕磕绊绊也想往前走。整个学术团队也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相互关心和帮助。这样的坦诚相待与彼此扶持已经成为人生中最难能可贵。
在不断的努力与进步中,每一步走得更加踏实,在科研这片宽广的海洋里,初涉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幸运,各类课题参与,核心论文发表,省长批示等等无不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二、社会实践篇;志愿前行,忠于行动
都说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前的演习,所以进入大学之后,我也一直希望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磨砺与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志愿工作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着“以所学回报社会,让人人享有争正义”的信念,法律援助贯穿了我的大学生活。从大一认真完成每项细微的工作,逐步成为大家口中的师姐。严于律己,强化组织的规范意识;对外沟通反复联络,确定活动的合作单位与赞助商;活动前紧抓细节,活动后的不断反思总结。与法律援助陪伴的日子里,有因活动计划难以落实的辗转,有获得省青年文明号、校园文化品牌的欣喜,有代表答辩的紧张,亦有求助人问题难以解决的揪心。我深知求助者信任的可贵与寻求支援的无助,普法不断加强的任重道远。只有踏实的做好每一步,才能使整个组织的声誉巩固,才能固守内心的确信。此外,我也参与了其他多样的志愿活动,新希望的“爱心家教”以此帮助来杭民工子女更好融入学习与生活;选拔成为校史馆志愿者,为来访的嘉宾讲解学校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服务共青团,志愿成为省团代会志愿者等。
志愿服务之余,实践也从不停止。大二暑假,我组织成立“校友传情”暑期实践团,主要走访消防和法援校友。在宁波市消防支队、宁波市江北区消防大队等单位的帮助支持下,“大学毕业生入警后的成长故事”改编成了微电影,实践团成员也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我在其中也担任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交叉行业的相互学习对我的感悟更大,对于不同行业了解学习,使得电影拍摄对于消防起到良好宣传效果同时,对我之后的新媒体相关的课题研究都非常有意义。实践团的另一条主线为绕着“寻校友足迹,谋法援发展”的主题,通过寻访历届法援的活动骨干,法援整体发展动态关注,对于我长期志愿参与的法律援助有极强的借鉴参考意义,也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壮大本校组织带来了丰富资源。暑期实践团队的成果经过多方报道,线上点击量破万,在实践团成员共同努力下获得了校级优秀实践团队的称号。大三下半学期,为了更好的将专业所学与实践相结合,我有幸来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实习。在数月的实践工作中,我提高了实务工作能力,更深刻认识目前我国的法治现状,明确了自身的不足,受益匪浅。在大四,我开始尝试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参与案件,以此更全方面提升自我法律专业知识应用与实战能力。
起源于广泛的兴趣爱好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参与各项活动赛事成为了我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辩论、演讲、体育赛事、配音比赛、知行杯、毅行等等都有我的身影。热爱体育活动,参与乒乓球赛获院赛亚军,代表学院参加校赛获季军(团体)让我备受鼓舞;参与工大传统项目“精弘毅行”再难也选择和同伴相互鼓励走完全程,成为大学珍贵的体验;关注时事,参与知行杯、时政评论比赛等让我更好的表达观点与见解……各种不同的活动比赛既让我结交了更多的良师益友,也让我的视野不断开拓,经验不断积累。而在今后,我依然会不断尝试新事物,在每一次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新感悟,在相互交流中汲取新能量。
三、学生工作篇;以己之力,服务大众
大一伊始,我和众多新生一样,对于大学各大组织充满了好奇,加入了多个学生组织。在不断尝试与摸索中,我逐步明确了自我的方向,在法律援助和班团工作中继续留任,也因此更好的找到了服务大众与学习科研之间的平衡点。学生工作于我,不仅仅是是怀揣的使命感与肩负的责任心,去一心一意做好为大家服务建设更好团队的过程,在这当中我有幸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能够做自己热爱的事。以四年来一直从事的班团工作为例,活跃于学生工作最前线,作为班级负责人,我协同其他班委组织各项班团建设活动。通过春秋游、日常聚会等加强班级体凝聚力;成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分享学习资料,营造良好学风;认真组织参与学校学院各项赛事,打造活力团支部等。在我的带领下,团支部在“校园吉尼斯”、院新生篮球赛等团队项目多次获得第一的好成绩,也幸运获浙江工业大学示范团支部等荣誉称号。这四年,是那个群发短信最多唠叨的我,是同学有所困难最先找的人,也是事无巨细总想尽可能全面考虑的自己。如何提升学生工作的幸福感,我想应该就是虽然有点忙,有时烦,但是源于信赖,守于责任,暖于感动,让我陪伴团结有爱的大家庭走过四年时光。
回首四年满满的大学生活,以上的总结并不能完全的概述。回望这四年,我从未停下追逐的脚步,“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总说平凡难能可贵”。无论身处何时实地,我相信天道酬勤,也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在未来,工大这段时光的宝贵经历,必将伴随我更好逐梦前行。
师长点评:不忘初心,精益求精。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真正具有法治意识,并能坚持理性、不断创新的法律人。孙佳敏同学能够在大学四年始终保持本心,同时不断坚持在学术研究中提升与发展自我,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并帮助他人,难能可贵。“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希望佳敏同学能够始终坚定持久学习的态度,追求真理,恪守公平与正义。
同学印象:大学四年,孙佳敏的自觉、认真、乐观与踏实,总是感染着我们身边的人。她时常会开启小超人模式,忙碌于学生工作、论文课题、辅修专业学习、参加比赛等等,却永远充满能量的出现在我们眼前。工作科研时,她是认真严谨的,总会尽可能做到最好。而生活中,相处多了更发现她的幽默风趣、热情随和,有着很多奇思妙想;心思细腻,发现他人所需,提供积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