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迁,法学1503班,综测排名第9,法学1503班班长,曾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优胜奖、2018年中日韩法律英语演讲赛优胜奖(无排名赛)、浙江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富阳”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浙江省法律职业竞赛演讲赛三等奖、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校创新创业奖学金,现保研至华东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专业。
弃理从文,厚积薄发
保研这个词开始高频出现在生活中应该是大三下半学期,那时候考研院校的书都过了一遍了,才真正考虑保研,所以和很多人相比,那是相当晚了。如果有这方面的计划,还是提前准备为好。怀揣着理工科3.5这个让人黯然销魂的绩点来到法学院,保研并非我一开始的选择,但是能够成功也算十分幸运吧。
鱼和熊掌,亦可兼得
首先比较幸运的是,转专业来到法学院之后参加了不少比赛,当初纯粹是为了提高自己思辩能力,所以积极地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类演讲赛、辩论赛,没想无心插的柳,最后连成绿荫一片,的确为保研提供了不少助力。比赛与保研相较于成绩与保研,总给人一种走捷径的感觉,但其实不然,两者并非二元对立,而是总括于完善自己这一个大命题之内。目的性太强地参加各类竞赛的确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令人讨厌的“保研气”,于长久不利,是要避免的。但是如果完全用二元对立的态度去考虑保研和比赛,认为二者不可得兼,那么,一方面要经受不必要的自我怀疑,将自己陷入一种不必要的焦虑,仿佛参加太多比赛就破坏了学习的纯洁气息了,其实平衡好竞赛与学习反而会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又不断错失良机。事实上,很多法律职业相关的比赛对一个法科生提高自己的法学素养大有助益,高质量的比赛能在模拟实践中让我们不断反省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此外,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懂得过程和结果哪个才是真正的重点,每个人都要在每一次历练中切切实实地体验与反思,才会慢慢淡定,才会认识到比赛只是形式,热情与勇气才是所有事物的根源。
且学且思,吾省吾身
在学习方面,保研对绩点的要求很高,课业成绩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转专业生的第一年,需要把大一、大二法学院的所有课一起修完,所以连续一整年我的课表都是满满当当的,这时候只有提高自己的效率才能不那么狼狈了。无论学习什么专业,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一份对自己学习习惯的清晰认识+一个不断升级改良的学习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在学习中,最忌自我感动,不用心的抄写和低效率的熬夜我认为都不太可取。所谓绩点,核心是学习能力,高低都不必太大在意,如何提升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不拘成败,端正心态
在心态方面。在保研中,说不焦虑完全放松随缘是假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毕竟面临一个对你影响颇大的未知,焦虑感不会放过你的。但我的男神班主任曾经说,其实没有哪一件事能够完全决定你的一生或者真正让你一蹶不振,一次失败,不会定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每次想来,都觉得放松不少,的确如此。做人要怎样的心态,我这个是没有资格说的(自己都没活清楚……),但是在学习中,如何认识焦虑,我认为分三个层次吧。第一,对学习焦虑太甚,不等于你有多么爱学习、花了多少精力在事情本身之上,反而极大程度会造成低效率的“痛苦学习”。第二,假装佛没用的,逃避竞争、选择一条简单的路走不代表超脱,一辈子闲庭漫步的人永远不能体会50米冲刺时候的高度紧张和冲刺完成的快乐,出现坏心情,先接受,再解决问题,不淡定多了就淡定了。第三,人生百年,倏忽而已,不要让习惯性的焦虑填满生活,不值得的啦。最后,超感谢遇到的每一个人,太幸运了!
寄望后生,良言相赠
1.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2.广泛阅读吧,好书的影响会让人受益无穷的。
导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