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晚,“和山法学”名家讲坛第五十八期暨“二十五周年院庆”专题第四讲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邵科馆圆廊会议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求是特聘教授熊明辉主讲,主题为“后DeepSeek时代的学习模式”。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黄锴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熊明辉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和教育的关系进行简单的阐述,指明人工智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分担部分辅助性工作、帮助阅读和理解等,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质是大模型如何赋能教育的问题。熊明辉教授指出,从各类AI的出现至DeepSeek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已被广泛使用,但使用者往往只知使用AI而不了解AI工作的底层逻辑。结合当下数字法学研究成为热点话题的现状,熊教授强调,我们在使用大模型时,应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熊明辉教授先对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大模型AI的核心技术之一是Transformer架构。作为大语言模型基石的Transformer 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架构,其核心为“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他通过视频演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了这一概念,并指出该模式仍存在推理成本过高等弊端。大模型中的Token(词元)是输入自注意力机制的基本单位之一,大语言模型通过分词器将语句拆解获得Token,以提高效率、降低计算量,不同大模型对于同一问题给出不同回答,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分词器不同的影响。
熊明辉教授对比了传统AI与大模型AI,并对大模型AI进行展示。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传统AI与大模型AI的基本运行模式,从原理上帮助同学们理解两者的主要区别和大模型AI的优势。随后,向同学们展示了几种当前较为常见的大模型AI,并鼓励同学们积极体验和尝试。
熊明辉教授将讨论的内容聚焦到DeepSeek上。通过介绍百度、阿里、腾讯等龙头企业对DeepSeek的支持,向同学们直观展示了DeepSeek的革命性与独特性。为了深化同学们的理解,向大家展示了WeTab AI的界面和使用方法。接着,在简要介绍了大模型Grok-3后,熊明辉教授指出,凭借20万张GPU支持,大模型Grok-3在性能上确实可以非常强大,但因其成本过高,并不能直接断言其技术已经超越DeepSeek。
最后,熊明辉教授重点介绍了智能体(Agent),指出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他强调,构建智能体的关键是建立知识库。并现场分享了搭建的“非形式逻辑”智能体助手,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还现场演示如何制作一个“法律逻辑学智能体助教”。通过逐步讲解,指出制作一个智能体的关键步骤是建立一个私人知识库,而不能盲目使用大模型通用的知识库。
在与谈环节中,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原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丁祖年对本次讲座的前瞻性与实用性予以高度肯定。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唐丰鹤教授、粟丹副教授、吴海燕老师、翟高叶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辅助教育实践这一主题先后发表见解。在讨论环节中,熊明辉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最终,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字撰写:慎语涵)
(图片拍摄:西热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