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和山快讯 | 浙江工业大学“和山法学”名家讲坛第五十六期暨“二十五周年院庆”专题第二讲成功举办
作者:法学院学工办 发布日期:2025-05-27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26日晚,“和山法学”名家讲坛第五十六期暨“二十五周年院庆”专题第二讲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邵科馆国际会议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史彤彪主讲,主题为“法律人要懂得关爱”。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粟丹主持本次讲座。讲座聚焦于“爱”这一主题,强调“肯定、关爱与尊重”对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影响,旨在培养法科学生的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感。

image.png

image.png

史彤彪教授用两句格言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提纲挈领地指出,法律人在实践过程中不可机械、僵化地套用法条,而应将常情、常理纳入考量范畴,作出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判断。关爱不是口号,而是法律人职业伦理与责任担当的内在要求。

讲座第一部分,史彤彪教授以“生病的非洲小狮子”、“主动投奔的野猪”、“被赞美和被语言攻击的植物对比试验”为例,阐述了关爱在动植物身上表现出来的正向作用。进而,史彤彪教授将论述视角转向人类社会,深入剖析爱与关怀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滋养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正向社会效应,向同学们生动诠释了关爱的力量。

讲座第二部分,史彤彪教授从“缺少关爱在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破坏力”这一角度进一步论述关爱的作用。在这一部分,史彤彪教授又讲述了“死刑犯的感激”“音乐家拥抱囚犯”“首相的道歉信”三个简短而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蕴含着深刻的法学与社会学启示,使同学们深刻领悟到关爱在预防犯罪、修复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为深化同学们对关爱价值的理解,史彤彪教授提出一个开放性思考题:“如何用一句话打动劫持犯罪的嫌疑人?”以此引导同学们将关爱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策略。同学们纷纷拓展思维,积极表达,尝试运用刚刚学到的“关爱”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第三部分,史彤彪教授聚焦社会管理领域,深入剖析人文情怀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社会管理的复杂架构中,上下级关系作为关键一环,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效能与社会稳定。教授着重强调,在此关系维度中,“尊重”这一价值要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使抽象理论具象化,教授引入企业管理案例展开深入讲解。这些案例虽聚焦于微观的企业场景,却蕴含着普遍的社会管理规律。

讲座第四部分,教授巧妙地将中国香港、印度等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管理的真实案例与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精神相勾连,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与详实数据,引导同学们将学术视野从理论层面延伸至日常生活实践,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讲座第五部分,史彤彪教授将人文情怀的探讨深度融入司法实践领域。通过援引世界各国的典型司法案例,以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深入剖析“关爱”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应用方法。

最后,史彤彪教授强调了“共情与尊重”“合作与互助”“同享与共存”三组关键词,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炼而深刻的总结。这三组关键词不仅是对讲座内容的凝练升华,更是对法律人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诠释,为同学们指明了将关爱理念融入法律实践与社会管理的方向与路径。

讲座尾声,史彤彪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就法科生如何培养人文情怀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次讲座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释了关爱在法律实践中的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史彤彪教授的论述不仅拓展了法科学生的学术视野,更强化了职业伦理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为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法律人才提供了有益启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文字撰写:慎语涵)

(图片拍摄:胡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