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组(大组一组)
一、答辩时间:2018年5月25日8:30正式开始
二、答辩地点:法A412
三、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
答辩委员会  | 姓名  | 职称/职务  | 工作单位  | 
主席  | 吴高庆  | 教授  |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委员  | 于世忠  | 教授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程建飞  | 法院院长  | 杭州市西湖区法院  | |
陈靖  | 执法大队长  | 杭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法制综合大队  | |
毛卫民  | 教授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
张友连  | 教授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
吴光升  | 教授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
秘书  | 李德健  | 讲师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四、答辩论文
序号  | 论文题目  | 答辩人  | 指导教师  | 
1  | 无效辩护制度建构研究 ——以若干典型案例为视角的分析  | 陈 蓟  | 张兆松  | 
2  | 虐待罪量刑规范化研究 ——基于全国95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 邵 炜  | 于世忠  | 
3  | 辩护律师核实证据问题研究  | 仝欣笛  | 张 曙  | 
4  | 死刑案件中的有效辩护问题研究  | 殷芳利  | 杨杰辉  | 
5  | “排除合理怀疑”适用问题研究  | 时雨虹  | 张 曙  | 
6  |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问题研究  | 戴佳杰  | 吕 鑫  | 
7  | 检察机关侦查管辖权的反思与重构  | 胡 寒  | 张兆松  | 
8  | 监察机关涉案财物处理机制研究  | 杜丹丹  | 吴光升  | 
9  | 担保贷款中的“两头骗”问题研究  | 王 革  | 于世忠  | 
10  | 让与担保法律构造的理论分析  | 吴宏乔  | 张友连  | 
11  | 从中国古代看“家”作为诉讼主体的适格性  | 王小丹  | 张 翅  | 
12  | 论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识别与规制  | 吕 盛  | 张友连  | 
13  | 新技术背景下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  | 郑王梁  | 潘灿君  | 
14  | 论知识产权诉讼电子证据真实性认定  | 宋佩恒  | 潘灿君  | 
15  | 程序正义影响社区矫正的相关要素实证研究  | 叶佩源  | 吕 鑫  | 
16  | 我国网络募捐监督机制反思与重构  | 王琴梅  | 吕 鑫  | 
17  | 我国网约车的监管困境及对策研究  | 滕凯伦  | 吕 鑫  | 
18  | 论代孕的有限合法化 基于全国首例胚胎权属纠纷案的裁判考量  | 何佳鋆  | 杨杰辉  | 
第 2 组(大组二组)
一、答辩时间:2019年5月25日8:30开始
二、答辩地点:法A四楼回廊会议室
三、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
答辩委员会  | 姓名  | 职称/职务  | 工作单位  | 
主席  | 王斐弘  | 教授  | 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  | 
委员  | 陆忠明  | 法院院长  | 杭州桐庐县人民法院  | 
陈平祥  | 检察长  |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  | |
张兆松  | 教授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
陈利强  | 教授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
汪勇  | 副教授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
秘书  | 汪珍  | 讲师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四、答辩论文
序号  | 论文题目  | 答辩人  | 指导教师  | 
1  | 我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研究 以企业环境责任为视角  | 葛宇栋  | 戴剑波  | 
2  | 游戏规则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 何华威  | 潘灿君  | 
3  |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反垄断问题及其法律规制完善》  | 周倩  | 詹爱岚  | 
4  | 破产程序中的让与担保问题研究  | 郑董炜  | 毛卫民  | 
5  | 司法解散公司的实证分析--关于“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司法认定  | 邱润照  | 毛卫民  | 
6  | 浙江乡村治理的法治化路径探究-基于近代以来治理经验的梳理与借鉴  | 王涵  | 张翅  | 
7  | 互联网背景下文字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 王子晨  | 潘灿君  | 
8  | 借名买房产权归属司法裁判研究  | 杨菲儿  | 张友连  | 
9  | 家事案件的统合处理  | 岑董董  | 张友连  | 
10  | 互联网借贷纠纷的智慧仲裁机制研究  | 夏妍  | 张翅  | 
11  | 同一事实不同程序交叉适用问题研究 ——以四起案件为例  | 赵志业  | 李永红  | 
12  | 杨某被控盗窃宣告无罪案的法理分析  | 邱敏焰  | 张兆松  | 
13  | 强制医疗适用条件中“实施暴力行为”的设置研究  | 龚 瑶  | 张 曙  | 
14  | 程序辩护视角下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  | 骆伊娜  | 张曙  | 
15  | 刑事缺席审判若干问题研究  | 田晨晨  | 杨杰辉  | 
16  |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保障研究——以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实践为例  | 马熙敏  | 杨杰辉  | 
17  | 网络犯罪管辖权冲突问题研究  | 夏灵颖  | 杨杰辉  | 
18  | 刑事涉案财物未定罪没收程序的若干问题研究  | 南漪  | 吴光升  | 
19  | 职务犯罪证据衔接机制研究——以《监察法》第33条为视角  | 余水星  | 张兆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