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邓 楚 开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1466078552218088617.jpg

邓楚开,男,1974年出生,汉族,湖南永兴人。行政法学博士,刑法学博士后。研究领域:刑事法、行政法与法学理论。

一、教育背景

1997年7月,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法商学院经济法专业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1年6月,浙江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3年12月,进入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刑法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

2000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从事刑事司法研究和公诉工作。其间,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下派至温州乐清市北白象镇挂职锻炼,任党委副书记。在检察工作期间,2002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全省检察系统专家型人才培养对象”,2005年11月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先进个人”,2007年5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

2012年2月,调至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任教。

2013年9月,晋升副教授。

三、学术论文

2013年:

59、《论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2012年:

58、《浙江省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改革实证分析》,《浙江法治评论》(第二卷)2012年3月1日。

57、《宪法制约刑法的据理分析与价值建构》,《求索》2012年第9期。

56、《土地征收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北方经济》2012年第16期(2012年8月11日)

55、《体系解释方法在司法中的运用》,《现代营销》2012年第9期(2012年9月15日)。

54、《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法治理论基础的差异》,《现代经济》2012年第9期(2012年9月15日)

53、《城市化背景下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应坚持的原则》,《北方经济》2012年第18期(2012年9月11日)。

52、《酌定不起诉的价值与适用》,《现代经济》2012年第10期(10月15日)。

51、《经济与社会维度下的迁徙自由》,《北方经济》2012年第20期(10月11日)。

50、《城市化维度下的土地征收制度》,《现代经济》2012年第11期(11月15日)。

49、《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主要缺陷》,《生产力研究》2012年第11期。

48、《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分》,《现代经济》2012年第12期(12月15日)

47、《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路径选择》,《生产力研究》2012年第12期。

46、《筹资用于合法经营不宜定罪》,《检察日报》2012年12月31日。

2011年:

45、《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审判中的地位——法解释学角度的分析》,《公法研究》第九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44、《决定刑事和解未来走向的三个问题》,《检察日报》2011年1月17日第3版。

43、《刑事司法中适用行政法的四种情形》,《检察日报》2011年1月31日第3版。

42、《实现量刑建议规范化操作的五点建议》,《检察日报》2011年6月1日第3版, 《新华文摘》2011年第15期摘转。

41、《轻微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运作——浙江省检察机关刑事和解改革实证分析》,《法治研究》2011年第6期。

2010年:

40、《如何理解“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人民法院报》2010年1月13日第6版。

39、《权利与权力关系在法学中的地位——兼论法学的核心问题》,《成人高教学刊》2010年第1期。

38、《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再思考》,《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37、《实在法视野下的检察权性质与地位》,《法治研究》2010年第7期。

2009年:

36、《构建中国式认罪协商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2期。

35、《“参照规章”的实在法分析》,《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25第6版。

34、《认罪案件程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法治研究》2009年第11期。

33、《当前我省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情况的调查分析》,载于李强主编:《调查?思考?决策》,研究出版社2009年9月版。

32、《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免刑规定可独立适用》,《检察日报》2009年11月10日第3版。

31、《村组织人员职务犯认定六大难点》,《检察日报》2009年7月26日第3版。

30、《论新<律师法>实施中有关律师会见的两个争议问题》,《法治研究》2009年第2期。

29、《司法中“事实”的性质属法律事实》,《检察日报》,2009年2月9日第3版。

28、《刑事司法中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检察日报》2009年1月13日第3版。

2008年:

27、《检察权等于法律监督权吗?——法律监督权的实在法分析》,《成人高教学刊》2008年第4期。

26、《对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若干观点的质疑》,《法治研究》2008年第5期。

25、《论办理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中的若干法律适用问题》,《法治研究》2008年第7期。

24、《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法律适用问题探讨》,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6期。

2007年:

23、《论民营经济的刑法保障》,《民营经济》2007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22、《寻求实证试点与司法实务相契合》,《原法》第2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006年:

21、《论我国民营经济刑事司法保障的完善》,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2006年第3期。

20、《控权,中国行政法应有的价值取向》,《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第1期。

19、《郭某某、陈某共同受贿案——介绍贿赂并参与受贿的应以受贿罪的共犯定罪处罚》,《公检法办案指南》2006年第1辑。

18、《徇私枉法罪罪状中“有罪的人”的理解》,《公检法办案指南》2006年第2辑。

17、《张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受贿案》,《公检法办案指南》2006年第3辑。

2005年:

16、《重复使用电信卡造成电信资费损失应定何罪》,《人民检察》2005年第7期。

15、《检察机关公正执法观念的理论与实证考察》,《人民检察》2005年第7期。

14、《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属于非法行医》,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9期(2005年7月)。

13、《村干部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法律应用与检察业务研究》(第四辑)2005年1月。

2004年:

12、《更新检察执法观念研究——理论和实证的双重考察》,《中国检察》(第七卷)2004年12月。

2003年:

11、《共同受贿实证研究》,《中国检察》(第一卷)2003年1月。

2002年:

10、《论聚众斗殴罪的若干问题》,《人民检察》2002年第3期。

9、《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回顾与改革》,《法学家》2002年第3期。

8、《共同受贿司法实务问题研究》,《华东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2期。

2001年:

7、《权利与权力的概念》,《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6、《论刑事审判的检察监督》,《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5、《完善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的监督》,《观察与思考》2001年第6期。

4、《认定聚众斗殴罪的几个问题》,《检察日报》2001年8月9日。

2000年:

3、《凯尔森的权利?义务理论》,《研究生法学》2000年第4期。

2、《探寻法官的使命》,《浙江法制报》2000年8月19日。

1、《立法,请给行为者以应有的预期》,《浙江法制报》2000年10月28日。

四、著作

1、《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参著),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

2、《西方法律思想史》(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2009年第三版。

3、《法律适用学》(参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4、《中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参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五、研究课题

1、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课题“检察权性质与构造的法解释学分析”( GJ2012D12)。

2、主持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研计划项目“集资类案件中的刑民交错现象及其归宿”(Y201329850)

3、主持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度校人文社科类科研基金一般项目“行政行为概念的实在法分析”( 1201123014708)。

4、主持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专项基金项目“犯罪与行政违法关系研究”( 123002729)。

六、奖励

1、2001年9月,参著著作《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理论与实践》(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

2、2002年1月,调研文章《对当前办理聚众斗殴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调查》获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二OO一年全国检察调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3、2003年11月,论文《论聚众斗殴罪的若干问题》获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奖”二等奖;

4、2005年3月调研文章《村干部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获“2004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专题调研成果”二等奖;

5、2006年4月,调研文章《非公有制经济刑事司法保护的调查分析》“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6、2006年4月,调研文章《关于涉及法律监督工作全局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的调查分析》“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7、2007年4月,调研文章《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制度困境与发展分析》获“2006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应用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8、2008年4月,调研文章《当前我省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情况的调查分析》获“2007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应用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9、2008年4月,调研文章《关于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调查研究》获“2007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应用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

10、2008年12月31日,调研文章《当前我省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情况的调查分析》获“2007年度浙江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七、获得荣誉

1、1999年1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1998-1999年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2、2002年3月,被省检察院确定为全省检察系统专家型人才培养对象(全省共8人)。

3、2005年11月,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先进个人”(全省共7人,排名第1);

4、2007年5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

5、2008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6、2010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7、2010年10月,被浙江大学授予“三好研究生”称号。

8、2010年10月,被浙江大学授予“优秀研究生一等奖”。

八、兼职

1、浙江省法理法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2、浙江省宪法与地方立法研究会理事。

3、浙江省刑法学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