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四十余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在校学生规模800余人。学院拥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学院为实现法学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执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在包括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内的省内70余家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建立了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学院与吉林大学法学院等国内一流法学院合作,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长期的友好互助关系。近年来学院以其在诉讼法学、刑事法学、宪法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理论法学等方面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学院多名教师被聘为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进修学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进修学院兼职教授和浙江省公安厅法律专家咨询委员。
二、专业介绍
法学类
法学类设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法学院围绕培养“卓越法律人”的目标,已形成“人格、知识、技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以基础理论扎实、操作能力强而受到各界的欢迎。毕业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后可进入立法、司法、行政等机关从事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或行政执法类等工作;或通过聘任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仲裁、科研、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及社会团体等提供法律服务或从事相关工作。建院以来,数百名毕业生已通过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国家司法考试进入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他们正逐步成为建设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
▲法学。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坚实法学理论基础,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能胜任立法、司法、法律服务及法学研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学高级专门人才。坚持卓越法律人教育理念,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经济需求紧密结合,以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构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学体系为原则。教学计划分为通识课程、法学大类基础课、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部分。教学目标分别是奠定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基础,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构筑法学学科的知识平台,保证因材施教,拓宽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社会参与意识和活动能力。为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向精英化方向发展,设置多种选修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知识产权。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坚实知识产权及法学理论基础,并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知识、理工科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能胜任立法、司法、知识产权服务及知识产权研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产权高级专门人才。坚持卓越法律人教育理念,以复合型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培养为宗旨,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使学生具备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形成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专业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构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学体系为原则。教学计划分为通识课程、法学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部分。教学目标分别是奠定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基础,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构筑知识产权专业的知识平台,保证因材施教,拓宽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社会参与意识和活动能力。